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!加强诚信政府建设,创新和完善信用监管,推进“互联网+监管”,创新招标投标方式,提高合同执行效率,提升破产办理质效,加强知识产权保护,全面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……
对标先进标准,构建诚信体系,依法保护公平公正市场,武汉打造更加公平完善的一流法治环境的脚步,从未停息。
武汉的法治建设究竟做得怎么样?现在正在做些什么?近日,记者就此展开探访。
助力复工复产
提高合同执行效率
5天,联合17城法院追债3000万元
20笔融资逾期,涉及17地企业和个人,违约债务达3000余万元,5月18日,疫后险陷债务危机的武汉某财务公司已复工复产,经营势头良好。
4月1日,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受理该公司紧急保全申请后,急企业之所急,迅速立案,加紧审查卷宗材料,赶制法律文书,通过人民法院执行事项委托平台,连夜向全国17家法院发出事项委托55件,上传法律文书近400份,并逐家联系协调办理,仅用5日完成全部保全措施。借款人迫于法院强制执行威慑,主动与该公司和解,3000余万元重大债务违约风险迅速得以化解。
据了解,武汉战疫开始,武汉中院执行局与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、武汉市自然资源局、房管局、市场监督管理局、车辆管理所等协助单位迅速协商,分别建立了关于银行账户、不动产、股权、车辆的续封续冻工作对接机制。为了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不受损,疫情发生以来,武汉法院借助信息技术支撑,通过网络查控、网上委托、线上沟通、“不见面”办案等方式,法院执行工作不停转,为企业复工复产、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。
截至4月26日,全市法院疫情期间共计新收执行案件6414件,通过网络司法查控系统冻结、扣划、续冻3700余案件,同期执结案件3340件,执行到位4.97亿元。其中协调异地法院办理紧急续封续冻和保全案件525件,已办结376件。为复工复产企业紧急解冻账户4件2649万元,多家企业因此重获新生。
提升破产办理质效
“延期付款”帮破产公司拍出9套房
17日,记者从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,武汉两级法院围绕处理破产企业中启动难、实施难、人员安置难等问题,对标世界银行对国家营商环境的评估标准,依法受理、审理了一批企业破产案件,为优化武汉市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。
债务人湖北某科技公司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,且明显缺乏偿债能力,武汉中院依法受理该公司破产清算一案,并指定武汉一家律师事务所担任破产案件管理人。
2019年12月30日,管理人依法对该公司名下42套房产在淘宝网上公开拍卖,但全部流拍。
拍卖结束后,武汉即发生新冠肺炎疫情,但依照法定程序须于2020年1月31日10时至2020年2月1日10时第二次拍卖。
线上公告发布后,因疫情严重,咨询及报名参加竞拍者寥寥。
如果再次流拍,债权人的钱就没法还,考虑到疫情对竞买人心理、参与商业活动不方便等影响,武汉中院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将竞拍人支付余款的时间从“拍卖成交后5日内支付”延长至2月29日。
调整拍卖措施后,竞拍人的积极性明显增加,共交纳13套房屋拍卖保证金,其中9套房屋拍卖初步网络成交,成交价2031万元。
据武汉中院相关负责人介绍,为提升“办理破产”质效,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。武汉两级法院对标世界银行对国家营商环境的评估标准,依法维护相关主体合法权益,实现了债权人与债务人、出资人、投资者、企业职工的利益平衡,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。
提高市场宽容度
加强知识产权保护
设立2000万知识产权质押风险金
作为发展中的创新型中小企业——武汉科林化工集团,最近通过自主发明专利从银行获得了500万元贷款。这也是该企业第一次通过专利权质押的形式获得贷款。
武汉科林集团是一家从事油品、气体净化及工艺装置研发生产的环保型企业。
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负责人张琴兴奋地告诉记者,靠专利就能贷到款,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帮到了点子上,特别是在受到疫情不利影响的情况下,大大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的压力。
张琴表示,创新型中小企业往往是轻资产,缺乏不动产实体抵押物,最有价值的往往是像技术专利这样的无形资产。专利权质押贷款为创新型企业在融资方面找到了新出路。
据悉,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受到中小企业欢迎,但因为没有实体抵押物,存在一定的风险,贷款方积极性还有待提高。
刚刚出台的湖北优化营商环境措施,将“提高知识产权质押、商标权质押等无形资产贷款的比重”作为攻坚任务之一。
市市场监督管理局(市知识产权局)相关负责人表示,武汉进一步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,安排2000万元财政资金作为风险补偿资金,用于补偿专利权、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的本息损失。
此举有望充分调动广大商业银行和企业借贷的积极性,有助于提高知识产权质押等无形资产贷款的比重。武汉市下一步将继续探索解决知识产权质押的评估难、处置难问题,最终目标是让银行贷得放心、企业借得安心。
据悉,2019年,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放金额7.96亿元,累计发放金额达到57.57亿元。
全面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
“法治体检”为中小企业贴身服务
搭建武汉公共法律服务战疫平台,线上线下全时段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,依照企业需求将法律服务送上门。18日,记者从市司法局获悉,武汉市公共法律服务不仅仅只提供模块式服务,更按照中小企业的需求提供个性化、定制服务,助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和健康发展。
2月12日,武汉市公共法律服务战疫平台正式上线,为社会公众提供24小时免费服务。4月18日,武汉市发布14项公共法律服务产品,线上开展“法治体检”活动,发布武汉市抗疫复产惠民惠企政策法律知识300问,依照法律服务大数据的“科学诊断”,为中小企业开出个性化“药方”。
刘松是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的律师。在参加“法治体检”的活动上,他为一家培训机构进行“法治体检”时,发现其最大问题就是能否减免租金的问题和相关政策,刘松为其提供了专业的法律报告。
除此之外,在为一家中小餐饮企业提供“法治体检”报告后,企业老板将其拉入一个群,群内400多人全部都是中小餐饮企业的负责人,刘松在群里为他们提供政策和法律方面的介绍。“每一家企业面临的困难都不一样,我们要提供的服务一定是满足企业个性需求的。”刘松告诉记者,租金、劳动关系、税务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,都是企业需求较多的问题。
据悉,下一步,武汉市还将持续提供个性化、定制版公共法律服务产品,并将服务送到工业园产业园区中去,送到企业家手里,实实在在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,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。
打造公平公正营商环境
创新招标投标方式
不见面,小微企业拿到政府“大包”
2019年以来,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以推进全流程电子化建设为突破点,全力推进电子交易系统、电子服务系统和电子监管系统升级建设工作,借助大数据和现代化技术手段,让企业招投标更便利,进一步优化武汉营商环境。
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,投标者不再像以前那样抱着大堆纸质材料前来报名,只需核验身份便可参与投标活动。武汉爱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IT设备服务及运维的小微企业,公司30%的业务来自政府采购体系,公司负责人肖松说:“投标报名环节相比过去节省了至少两个环节,大大缓解了人力消耗,时效性更高。”
2019年11月初,市公管局加快对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交易系统进行调整优化,统一市政房建、园林绿化、水利水电、公路水运等建设工程及其他公共资源交易招标登记条件,取消投标报名、提交纸质材料和合同备案等环节,简化交易环节,统一交易制度和交易流程,提高市场主体办理各项业务的效率。
按照湖北省和武汉市优化营商环境相关举措,今年市公管局将进一步推进全流程电子化建设,力争在线招标、投标、开标、评标率100%,全面推行“不见面”开标,开展远程异地评标试点。
加强诚信体系建设
将建立统一信用信息平台
建立“政府承诺+社会监督+失信问责”机制。实现政务失信100%治理,对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100%兑现、履约。对此,市发改委表示,加大对国家机关、国有企事业单位协议合同兑现执行、拖欠市场主体账款的清理力度。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和公示力度,提升市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功能,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。全面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,健全信用红黑名单管理制度,完善联合奖惩措施清单,营造诚信守信氛围。
他们还将创新和完善信用监管。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,全面推行事前信用承诺、事中信用分级分类监管、事后守信激励、失信惩戒。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和公示力度,提升市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功能,探索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。
据了解,武汉市还将创新“互联网+监管”运行机制,实现监管部门协同化办公和智能化决策,为构建更加公平完善的一流法治环境、营商环境提供更为有效的保障。